第一分局坚持以“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为工作主线,着力识别、防范、控制、化解医疗器械生产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全力保障辖区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聚焦风险防控,提升监管质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产品和重点环节,按照风险级别,对辖区176家医疗器械注册人、受托生产企业进行分级管理、动态调整,实施差异化监管,增强监管针对性。目前,列入四级监管对象25家、三级监管对象17家、二级监管对象134家。结合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等专项行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分局对检查缺陷项目是否列入风险管理进行综合评定,实行风险对账销号,形成管理闭环。上半年共对账销号12项风险涉及29家企业,对于暂不销号6项风险涉及的35家企业,分局将持续跟进。
二是强化合作联动,促进社会共治。强化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按照《合肥区域药械化监管联动工作意见》,加强与合肥市市场监管局联动,对同时生产第一类和第二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实施联合检查,形成监管合力,推动本区域药品监管力量有机融合。在违法行为的处置上,分局积极与省局有关处室协调,进行案件会商,听取专家意见,共同推进大要案件办理。上半年,分局与合肥市局开展联合检查10余家次,开展器械案件会商2次。压实责任促进社会共治,通过紧盯企业“关键少数”,加大宣贯力度,着力提升辖区企业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全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上半年组织召开企业宣贯会3场,培训企业220余家次,联合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制作落实主体责任宣贯视频5种、海报9种。
三是坚持行稽结合,严处违法行为。坚持日常监管和稽查执法有效衔接。通过日常监督检查、风险隐患会商、投诉举报线索核查、企业复产检查等方式,系统排查风险隐患,并依法采取限期整改、责任约谈、暂停生产、执法抽检、柔性劝退、监督召回等风险防控措施。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第一时间采取暂停生产、查扣等紧急控制措施,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查处,有效推进监管与稽查的衔接。
四是主动服务对接,助力产业发展。对于抽检不合格产品,按照《安徽省医疗器械抽查检验不符合规定调查处置工作指南》的规定,指导督促企业实施召回、分析改进等工作,有效化解风险。同时,指导企业深入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除风险。积极探索复产检查机制,推动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针对部分企业被暂停生产、长时间主动停产或关键岗位人员变动,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不能有效运行状况的可能,严格复产检查标准,防止企业“带病”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