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DIP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赴DIP改革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成功经验,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DIP改革培训。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业务科室具体办、专人负责抓落实的改革工作机制,组建改革工作专班并建立市县联络员机制,确保市县协同,共同发力。二是压实主体责任。组建市医疗保障专家库和医保数据工作组,选派专家深度参与本市DIP病种目录建立、病种分值库制定与调整、特例单议专家评议、运行数据分析等工作。1—11月,全市住院总费用同比下降2.1亿元,降幅5.6%,住院均次费用同比下降7.2%,均次住院费用、均次住院个人自负金额和门诊人次人头比等3项监测指标为全省最低。三是提升改革质效。协同卫健、财政等部门,合力构建以DIP付费管理办法为核心的“1+1+N”政策体系,建立特例单议、康复病种和精神类疾病付费、DIP考核等机制,启用DIP违规行为监管辅助目录,加强违规行为监管调控。2024年,全市DIP付费改革已覆盖全市322家定点医疗机构,病种覆盖率、统筹基金覆盖率分别达97.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