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技术发展,医疗设备与诊疗越贴越近,几乎所有新技术和新办法的实现都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支撑。如何科学化、前瞻性地采购和管理好医疗设备,成为国内医院决策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桂克全《解密华西》
医疗设备在临床检查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医院医疗、研究、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先进医疗设备的使用,不仅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同时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诊疗的准确率,减少医疗设备风险及故障的发生,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新形式的医疗器械管理模式出现了——医疗设备托管。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让医院外力量全力保障医院器械的正常、高效运行。但作为新事物,医院对第三方托管的争议与疑虑还在,比如服务质量、医疗纠纷的解决、托管价格等等。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近几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整个医学装备发展比较快。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数据追踪,2009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大体上是1442亿,到2014年底是4200亿,年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在发达国家,医学装备和药品的(市场规模)比例大体是1:1,在我国2014年,药品是13000多亿,装备是4200亿,大体为3.5:1,所以医学装备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另外,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国药励展近日在2016健康产业领袖峰会(tHIS)上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写到:在未来五年,医疗器械行业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预计到2019年行业规模能达到6000亿左右。
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运行状况并不容乐观。很多医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医工流失严重、医工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维修手段落后、管理制度陈旧等问题,医院疏于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直接影响到器械的使用和诊疗效果。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基于新原理、具有新功能、性能更优越、诊疗更安全有效的新型医疗器械不断涌现,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精加工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各种新的科技手段都应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中,这更加重了医院采购、管理医疗器械的难度。
4与17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国药励展主办,上海柯渡医疗等协办的“医疗机构医学装备采购与管理交流会”在上海举行,作为今年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的重要论坛之一,该会议对医疗器械采购与医院设备管理可能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数百人参加。
在会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指出,在医疗事故中,有17%左右是由于医疗器械的操作使用不当、维修保养不到位以及质量的问题造成的,所以在采购环节要强调质量问题,在管理环节强调要强调维护和正常管理。
发展第三方维修、售后服务,这是一个方向。“一个县级医院有几个亿的医疗设备,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但是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维护人员离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和第三方售后服务力量还是很有距离的,有些我们还做不了,逐步发展第三方售后服务也是可以的。”
在上海柯渡医疗副总裁蒋昌琳看来,医院医疗设备存在巨大的管理需求,过去20年中国医疗发展非常快,医院往往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但是在“最后一公里”——维修养护上往往应对不够。
在医疗设备管理上,多年的从业经历让柯渡医疗发现了几个颇为令人担忧的现象:首先,医院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二八定律”:医院与厂商签订的保修合同,覆盖的设备量可能只有不到20%的比较大的、新的机器,对那些剩下的80%的设备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缺乏系统的保养、维修和检测。而这点恰恰可能成为医院财务上的隐形炸弹,她说:“在修没有保修合同的机器时,产生的很多临时费用,完全有可能造成医院的财务失控。”
医疗设备第三方服务迎来新机遇
2014年3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发布新版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这是实施14年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迎来的首次修订,并将医疗器械分类管理问题做了着重强调,引发业内关注。其中规定: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
时任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司长王振江介绍,旧版《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形,其中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分类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有些措施没有体现分类的差异性,对高风险产品监管不够,对一些低风险产品监管该放开的没有放开。根据新版《条例》,医疗器械按风险从低到高,相应分为一、二、三类。低风险的“放手”,重点监管高风险产品。
分类管理为医疗设备第三方服务的进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除了重新陈述上述第三十六条规定,2015年10月21日颁布、并于2016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更是阐明: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要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服务,也可以委托有条件和能力的维修服务机构进行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或者自行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
由此,整体托管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逐渐浮出水面。
专业事情交给专业人做,医院专心于医疗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兰祥说:“使用、购买、监管混乱,盲目采购会造成浪费。医院缺乏完善的采购绩效考核体系,管采购、管设备的院长一般都是坐在火山口上,前几年进监狱的不少,缺乏公开、透明的纪检、审计等监督机制。”
从维修角度来讲,作为院长来讲,花冤枉钱是一方面,更担心的是质量保证。全国现在有一千多家第三方维修公司,医院如何从中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如果在维修过程中出现意外怎么办?所产生的医疗纠纷如何分责?
刘兰祥说:“我的建议是,希望装备协会,也是像对国产磁共振似的,对第三方能做一个权威性的评价,让我们这些使用医院放心。另外,维修的标准、定价、检查等,都需要官方或者有行业公信力的组织来牵头制定,这样医院的后顾之忧就少多了。”
蒋昌琳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要求越来越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一定要求有更多的数据,更多的规范化的东西,这样才可以让设备管理更上一层楼。医疗器械设备服务外包的好处在于:医院可以轻装上阵,专注于医疗;弥补医院人力不足;帮助医院提升设备安全程度。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引入,让医院的财务更加清晰与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