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2023年综合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从加快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持续推动综合医改取得实效。
一是加快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扎实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提升省域内重特大疾病治疗能力。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国家试点,加强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提高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巩固完善医共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年内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70%以上。开展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国家“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推进县级医院二甲扩面行动,巩固“青南支医环湖支医”行动成果。拓展乡镇卫生院功能,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制定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县共建特色专科建设。
二是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统筹使用及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13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健全公立医院经济运营管理体系。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年内至少开展一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45%左右。完善薪酬结构,落实绩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自主权,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编制管理。加强医疗卫生综合监管。
三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稳妥推进职工医保省级统筹。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统一规范生育津贴支付政策,规范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持续实施DRG/DIP付费改革三年行动。建立医保智能监控制度。
四是强化药品医用耗材供应保障。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累计达到600个、耗材累计达到30种。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加强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
五是推动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重大中藏医药项目实施,全力推进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实施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加强中藏医医院康复科建设,推进名老中藏医专家工作室建设。实施青海省中藏医药科研创新项目,制定和推广3—5部藏医药标准。
六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进疾控机构改革,持续改善各级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并明确考核评价标准。推动县级疾控机构与县域医共体协同发展。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健康管理,深入开展健康青海行动、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等项目。
七是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推进提高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开展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推进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加强中藏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行动,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加强精神、重症、麻醉等专业人才和防治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队伍建设,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完善村医待遇保障政策。
各地周密部署统筹推进综合医改工作
省医改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后,各市州高度重视、迅速贯彻,均召开医改相关会议传达全省会议精神,截至目前7个市州政府(除黄南州)结合实际印发了年度综合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及台账,6个市州政府与各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市)签订年度综合医改工作目标责任书,统筹推进2023年综合医改工作。西宁市强化政策培训,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围绕医改政策导向、发展机遇、改革重点等方面给予指导,推动综合医改取得新发展、新成效、新业绩。海东市印发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26条具体措施。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民和县人民医院与省第五人民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推动县域医疗卫生能力提升。海北州研究制定深化综合医改“一主六辅”综合性改革文件,已经州政府常务会审议,待州委常委会审议,力争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特色专科建设、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藏医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实效。海南州印发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工作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各县政府、医疗机构负责人赴福建省三明市学习医改经验。研究起草了《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海西州制定《海西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海西州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待州政府研究审议后印发。出台《海西州东部区域医疗联合体、专科联盟、德令哈城市医疗健康集团双向转诊绩效奖励实施办法》。玉树州印发2022年省级综合医改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建立“五个清单”,实行月监测、季调度、年考核。州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带领州县医改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赴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观摩学习,学习先进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果洛州印发果洛州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善保障措施,推动州域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开展公立医院负责人年薪制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公立医院院长年薪。黄南州组织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负责人赴福建省三明市学习医改经验,举办政策培训班,提升政策执行力。
海东市强化措施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海东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专科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专科建设,激发医疗机构“竞争力”。利用省内外优质帮扶资源,持续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建成56个省级临床专科和2个省级重点专科,培育高原基层名医7名,市级2所医院均实现省级名医工作室“破零”。引进无锡市市级医疗机构团队式帮扶,市第二人民医院与青大附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立重症和介入医学2个专科联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全面提升。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帮扶合作协议,获得2项科研项目,开展1项新技术,精神科新技术和科研项目方面取得新突破。民和县人民医院积极推进国家“千县工程”县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互助县人民医院推进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建成“五大中心”,设立全市首个药学门诊,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面推进医保DIP付费,住院病人按病种付费比例达到43%。设立医学人才引进专项经费130万元,引进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优秀团队建立重症医学科联盟,市级柔性引进人才20余人。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市、县两级自主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25名,有效解决人员不足问题。
二是强化医共体建设,拓宽医疗服务“覆盖面”。组建8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健全医共体内人员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累计下派医务人员1600余人次,开展医共体内检查化验3万余人次,远程医疗会诊3600余例。各医共体总院制定医共体内统一药品目录,目录内药品金额使用率达84.56%。
三是注重传承创新,提升中藏医药“服务量”。强化基层中藏医馆建设,配备骨刀等中藏医诊疗设备,乐都、平安、互助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个,依托与无锡市东西部协作,设立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海东分院,建成省级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全市8所公立综合医院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所有乡镇卫生院、84%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开展6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六县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互助县中医院挂牌青海卫生职业学院中医附属医院,设立“海东市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实训基地”和“海东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全市550余人次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海西州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海西州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州人民医院、都兰县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在医院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运营管理,提升医院发展新效能。成立试点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内部控制制度梳理及内控手册、岗位职责说明书编制工作,明确医院发展重点任务和责任主体,形成内部分工协作、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开展经济运营管理试点,成立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医院经济运营分析会,推进医院科学决策运营,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2022年,州人民医院、都兰县人民医院医疗收入增长率分别为6.1%、15.7%,门诊次均费用增幅均为负增长,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为8.4%、—0.4%。
二是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依托省内外对口帮扶,建设肝胆胰外科、呼吸科、普外科、骨科、消化内科、妇产科、急诊科等12个重点专科,2022年州人民医院、都兰县人民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分别为39.9%、20%,同比提升个7.4个百分点、8.5个百分点。州人民医院强化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建设,区域远程影像诊断及心电诊断中心实现二级综合医院全覆盖,诊断中心反馈急诊诊断报告不超过2小时,2022年累计完成远程诊断3000余人次。
三是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州人民医院通过“师带徒”帮教模式,在浙江援青专家的带教下,培养骨科、消化、呼吸等专业共9名技术骨干人才,派出54名医护及管理骨干赴省内外进修学习,在推进学科建设、技术水平提升、规范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都兰县人民医院依托省、内外对口支援等方式,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加强人才培养,柔性引进高端技术人才12人,送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39人,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医院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州人民医院开设多学科门诊和专科护理门诊。多学科门诊每日由院领导牵头,组织4位不同专业的高职称专家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缩短患者诊断治疗时间,增加治疗方案可选择性。持续简化就医流程,在儿科、内科、中医康复科等科室开设互联网医院网络诊室5个,提供在线咨询、在线复诊、药品配送等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州人民医院努力构建“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形成以数据集成平台为基础,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绩效管理系统等50多个模块为主的信息化系统,医院数字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开展线上问诊,30余名浙江帮扶专家和环湖支医专家入驻互联网医院平台,为群众提供线上咨询等诊疗服务16.2万人次。都兰县人民医院建成健共体内心电超声、影像、区域检验远程会诊平台及患者360区域协同诊疗系统,通过远程影像系统,为基层处理影像诊断77次,实现电子化转诊,持续推动县域内一体化医疗服务。
黄南州深化医改聚力解决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黄南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群众期盼,补短板、强基层、建机制,在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成效。全州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73.8岁,主要健康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一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黄南州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州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与2家县级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签订胸痛联盟协议,开展培训600余人次,出院患者手术占比为34%,较2021年增加9.12%,平均住院日较同期减少0.39天。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2022年全州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61.78%,薪酬固定部分达64.79%,医疗服务收入性占比达34.19%,医疗费用增幅下降至—0.81%。建成省县共建临床重点专科10个。
二是推进优质资源下沉。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4个,建立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机制,将村卫生室纳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县级医院下派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跟班学习,提升了基层整体服务能力。尖扎县将疾控中心、妇计中心纳入医共体,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实行人财物统一运行管理,实现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化远程会诊与教育培训全覆盖。泽库县藏医院组建中藏药医疗服务共同体,向4个乡镇卫生院推广中藏医适宜技术。同仁市累计投入资金6300万元,实施市人民医院提标改造及整体搬迁、市妇幼保健院和市疾控提标升级等项目。河南县投入资金1198万元,专门用于医共体信息化建设。
三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施DRG付费改革,采集州内10家和西宁地区14家定点医疗机构历史病案数据64534条,成功入组62305条,入组率96.55%,3家试点医院DRG付费出院3067例,基金支出1305.51万元。全州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到95%以上。实行药品目录、采购、配送、使用管理、风险防控、结算“六统一”一体化管理机制,保障药品供应。全州基层机构、二级综合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分别达到95%、82%和63%,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分别达到86%、49.4%和46%。
四是发展中藏医药事业。落实中藏医药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99万元,解决州藏医院CT等医疗设备购置资金800万元,实施州藏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不断夯实中藏医药发展基础。建成州、县藏医院中藏医药残疾人康复中心,筹建省级中藏医流派工作室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确定全省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名。全州藏蒙医院平均开展适宜技术45项、乡镇卫生院7—15项。河南县与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共建博士研究生工作站,开发研制3个新制剂品种。黄南州藏医院藏医“建么兹”、蒸浴和能秀推拿疗法纳入青海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