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北京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1-15        信息来源:查看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焦作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2月27日

 

焦作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推动建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服务理念,改革体制机制,推进体系整合化、能力现代化、服务优质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科学化,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中西医并重、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1.建设高水平市级医院。推动市级三级医院落实“看大病、治重症、解疑难、专科研、引发展”功能定位,严控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规范引导现有“一院多区”的市级医院构建资源同质扩容、专业优化组合、整体高效运营的发展格局,增强区域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依托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建好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6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新布局建设6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提升高精尖医疗服务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

2.重塑城市医疗服务网络。按照“突出重点、网格布局、均衡配置”的思路,重点建好市级“四所医院”,同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加快构建城市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体系、新模式、新机制。探索建立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现城区网络化服务全覆盖。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和市中医院中医优势专科综合楼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推动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市委改革办、编办、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市场监管局)

3.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要求,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现有县级综合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基础上,每个县(市)建设1个以中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重点建好县级“三所医院”和5个县域医疗中心,依托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18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每个乡镇建好1所政府办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好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到2025年底,全市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90%以上,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委改革办、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

4.加强中西医协同医疗。建立中西医协同医疗长效机制,发挥市中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建成融中医治未病、中药制剂、中医药文化、医养康养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争创1—2个省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实施一批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科,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0%以上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标准化中医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

5.完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加强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建设,鼓励部分公立医疗机构通过改扩建等方式转型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安宁疗护机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85%,市、县至少设置1所安宁疗护机构(病区)。争创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新(改)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探索推广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卫生健康委)

(二)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1.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加强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选拔培养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5名、基层卫生学科带头人10—15名、基层骨干医师800名。落实“岐黄工程”“仲景工程”,培养3—5名拔尖人才、15—30名青苗人才,开展“西学中”培训500人以上。持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培养医疗卫生人才1000人以上。(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提升医疗技术能力。逐年提高三级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推动新增20项左右填补市内空白的新技术,每年填补各城乡对口受援医院1—2项技术空白。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加强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建设。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专结合、医防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中西医结合“五个100”实践样板,恢复提升乡镇卫生院二级及以下常规手术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医保局)

3.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建立高水平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健全市、县两级质控组织,深入开展“医疗质量千院行”活动,加强基层医疗质量管理,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保障短缺药品供应和临床用药用血安全,推动全市主要耐药菌检出率降至全省平均水平,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和智慧安防能力,完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长效机制,持续推动“调、保、防、认、赔”五位一体化解医疗纠纷工作法,强化警医联动,维护良好医疗秩序。(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司法局、商务局、医保局)

4.强化重点专科建设。以满足疑难、危重、复杂、罕见以及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分级分类培育1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0—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30个省评县级特色专科、3个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30个市级专科(病)诊疗中心、3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30个市评县级特色专科,带动区域专业能力提升。(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三)提升医疗管理水平。

1.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公立医院议事决策制度,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进一步理顺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编办、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

2.强化绩效考核和等级评审。分级分类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高质量发展评价和按病种分值(DIP)考核。在省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全市二级公立(民营)医院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月通报排名、半年分析讲评、年度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评先评优、干部使用、绩效工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评选、临床重点专科评选、医院评审评价、财政补助经费核拨、人才培养、项目评审等挂钩,推动1家以上三级医院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中达到B++以上,其他三级医院全部达到B+以上。启动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评价,加强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等内涵建设,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力争全市三级医院达到10家以上,其中三甲医院达到5家以上、三乙医院达到3家。(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提升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水平,推动综合能力较强的1—2家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水平达到5级,推动智慧服务建设扩面提质,到2025年,全市所有医疗机构“智能医废”建设实现全覆盖。推进医联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互联互通,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领域应用。加快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保障医疗数据安全。(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财政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4.加强医疗行业综合监管。健全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重点加强服务要素准入、质量和安全、机构运行、从业人员、服务行为、医疗费用、行业秩序等监管。开展公立医院政治巡察和业务检查,推进清廉医院创建行动,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加强民营医院监管,规范执业行为和服务价格,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升民营医院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依法联合惩戒体系,加大监督检查、执纪执法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和联动问责。(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

(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1.提升服务便捷性。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巩固扩大预约服务精准化、支付方式多样化、门诊取药便捷化等提升医疗服务举措实施成果,在全市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推行智能院内导航、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等“便民就医少跑腿”和“便民就医优流程”措施。二级及以上医院普遍开展日间手术,逐步拓展日间医疗服务。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推动影像服务数字化转型,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全市同一专科协作网络、科研协作单位、对口支援单位、医联体及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调剂使用。持续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推进医保报销线上线下通办,让医保服务更便民更快捷。(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医保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市场监管局)

2.增强服务舒适性。改善就诊环境,优化设施布局,推动85%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支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人员、重度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在沁阳市和马村区推行家庭病床服务,逐步实现区域全覆盖。加强临床心理、麻醉镇痛、用药指导、营养指导等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健全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制度。(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红十字会)

3.促进服务连续性。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健全医、防、康、护、养“五位一体”融合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连续性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全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建立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和院前院内高效衔接一体化服务机制。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开展常见慢性病治疗、预防和康复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医保局)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根据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建立财政合理分担机制,市、县两级政府要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专科(病)发展、对口支援、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市内空白技术孵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保障力度,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卫生健康委)

2.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按DIP、按病种、按床日、按人头、按项目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实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卫生健康委、市委改革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焦作监管分局)

3.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医疗事业发展规律为遵循,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定期开展调价评估,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等收费政策。(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卫生健康委)

4.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实行总量控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市级公立医院继续推行员额制,在县级公立医院探索推行员额制。推动医联体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分别核定、统筹使用,人员统一招聘和管理。改革公立医院岗位管理制度,优化医院岗位结构和基层医务人员招聘标准、程序。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卫生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标准和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对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按省有关要求,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执业医师给予职称政策倾斜。(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财政局、医保局)

5.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落实内部分配自主权,可自主设立薪酬项目,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根据医保考核结果,合理确定结余留用资金,主要用于相关人员绩效,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人员收入不低于所在医疗机构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探索建立相应津贴补贴制度。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缩小与县级公立医院平均工资水平差距。落实基层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做好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工作。(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建设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将其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落实各项任务;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及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区域为单位、以整体绩效为重点,实行医疗服务体系监测评价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确保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多角度、多形式广泛宣传方案实施进展、阶段性成效,及时推广好做法、好经验,提升群众知晓率、参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回应社会关切,为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网络备案:京ICP备12039121号-1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汇智大厦B座7层 www.yaochangyun.com ©2016-2023 泰茂股份版权所有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可信网站
    信用评价

  • 网络警察
    提醒您

  • 诚信网站

  •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 网络举报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