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北京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政策资讯> 医疗资讯>详情
江苏医改动态(第264期)
发布时间:2022/10/26 11:28:55        信息来源:查看

第264期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0月24日

目    录

● 南京市中医院以体医融合助力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 南通积极探索实践医养结合新路径

● 淮安多措并举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

● 泰州推出“泰爱才”新政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南京市中医院以体医融合助力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南京市中医院以健康江苏建设为统领,贯彻落实省体育局、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2022年江苏省体卫融合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精神,着力释放中医特色优势,在全国率先创建为“体育医院”,为体卫融合助力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

日前,南京市体育医院在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的共同见证下正式揭牌运行。未来,南京市中医院将以体育医院为载体,体医融合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树立“体卫融合”服务理念。体卫融合需要发挥体育在预防和运动康复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该院秉持“体卫融合、中西结合”的办院理念,将运动健身、医疗及健康管理等不同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在技术与业务融合的基础上,将运动科学与现代医学、传统医学进行了融合。

(二)打造“多专一体”服务模式。该院以运动促进健康中心为主体,联合运动康复中心、运动医学科,打造“体育+健康管理”“体育+康复”“体育+运动医学”“体育+中医”三中心四融合的“多专业一体化”特色服务模式,并将逐步结合慢性病防治的工作,吸纳更多的专业到体育医院的服务体系。

(三)构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该院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预防、健康宣教、运动干预、运动创伤诊疗、运动康复的多专业一体化体卫融合新模式。一是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服务体系。通过科学的运动干预和健康干预改变居民的身体状态,实现测、评、导、练的运动健康管理闭环,开展中医学与运动学深度融合。二是运动康复中心服务体系。将国际先进的康复评估训练体系与传统中医疗法相结合,针对运动损伤及运动爱好者等群体开展康复评估、治疗、训练和运动防护及指导,并提供专属的运动处方。三是运动医学服务体系。开展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损伤恢复、运动营养指导、运动伤病防治、运动损伤微创治疗等服务。针对运动损伤患者开展各项运动损伤相关疾病关节镜下微创治疗。

(四)优化“检诊结合”服务流程。“检”,就是针对不同需求运动指导健康的人群,可在医院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咨询、挂号生成体检指引单,完成体适能检查和国民体质检测,根据运动处方师的指导进行体适能训练。“诊”,就是针对进行康复训练或运动医学治疗的人群,可在门诊部体育医院专用窗口挂号,并前往运动康复中心或运动医学科就诊。“检诊结合”的服务流程能够减少就诊环节,使体育医院的服务体系更加清晰。

(五)深度开展“体卫融合”科研教学合作。该院与市体育局合作,培养运动健康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专项科研人员,成立南京市体育医学科研中心,围绕体卫融合开展科研工作;深入参与运动处方师培养、社会运动指导员培训并参与相关教材的编制,为社会输送体卫融合的专业人才。

二、取得成效

南京市体育医院于2022年5月获批、6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南京市中医院改革创新初见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一)运动促进健康科普逐步展开。通过组织媒体采访和医院公众号的广泛宣传,市民对体育医院已有进一步的认识,咨询和就诊人数在不断增加。截至目前,该院已完成体质健康检测服务4100余人次、运动干预270人次、开出运动处方3200张。

(二)体育医院文化氛围逐步形成。该院具备清晰的导引流线、专属挂号窗口和体检指引单;加入轻快、灵动的体育文化元素,例如五环色的地标导引、太极功法训练导引等;设计专属“logo”,生动地诠释了体育医院的办院理念和文化渊源。

(三)群众对中医信赖度逐步提高。体育医院的建立,加快医院中医药特色的发展和多专业的融合,医院多个科室规划加入体育医院服务体系,为体育医院寻求新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

南通积极探索实践医养结合新路径

南通市为国家级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经过几年来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社区医养三大体系、机构医养三种模式、健康养老四项服务、要素支撑四大保障”的南通医养结合“3344”模式。全市人均预期寿命83.16岁,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百岁老年人1236人,占全省百岁老年人总数的13.6%。

一、坚持需求导向,构建社区医养“三大体系”。一是构建全面覆盖的社区康养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工作室291个,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304个,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4.5%。二是构建优质便捷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卫生健康大数据应用、慢病防控、健康知识普及、居民24小时购药服务为一体的家门口“健康卫士”。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与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签订合作协议。城乡老年人就医“15分钟服务圈”基本建成。三是构建专业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创新建设“没有围墙的护理院”,连续三年将新增社区护理站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已建成社区护理站52家。

二、坚持分类施策,打造机构医养“三种模式”。一是注重融合发展,建设医养协作体。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及诊疗服务。全市283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医养协作体。二是注重转型发展,建设医养融合体。推进床位数1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疗和照护保险协议管理。全市40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12家医疗机构新建或转建养老机构。三是注重协同发展,建设医养综合体。支持市、县两级国有资本投资养老产业,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推进专业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全市建成41家护理院,形成申丞护理、阳光、佰仁堂等一批养老护理服务品牌机构。

三、坚持精准发力,推进专业特色“四项服务”。一是以基本照护险为支撑,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全市形成了机构照顾、居家服务、津贴补助、辅具支持、预防管控“五位一体”的长护险服务模式。近年来累计为老年人居家服务243.5万人次;享受照护保险待遇的失能失智老人近4.2万人。二是以护理院为支撑,辐射居家和社区医养服务。鼓励和支持护理院充分发挥专业医护优势,在社区探索建设嵌入式托老机构“长者驿家”,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和助医服务。27家养老护理机构向居家老人提供延伸服务。三是以信息化为支撑,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在省内率先成立老年医防协同中心,开展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创新建设智慧健康示范服务基地,推出“中老年智慧健康课程”。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解决居家老年人的就医难题。四是以专科医院为支撑,构建医养结合联盟。发挥市第一老年病医院的龙头作用,牵头区域性医疗、养老护理等医护机构,成立医养结合联盟,实现远程会诊、服务供给一体化,医疗质量、养老服务质控同质化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四、坚持政府主导,强化要素支撑“四大保障”。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市政府出台多个文件,在规划布局、土地供给、税费优惠等方面,形成了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政策体系。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床位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十三五”以来,全市财政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累计超30亿元,带动社会养老服务投入超12亿元。三是强化信用等级监管。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创新开展护理院规范建设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将与星级养老机构评定以及医疗保险基金挂钩,直接影响到护理院床位补贴和居家照护服务资质。四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开展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将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市科技人员进修学院纳入定点培训机构。依托南通大学等大专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建立政府出资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培训和岗位补贴制度。

淮安多措并举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

今年以来,淮安市紧扣医保管理服务督查激励评价要求,以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工作为抓手,在优化服务机制、丰富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意识上下功夫,打通医保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优化服务机制“向前抓”。加强医保窗口标准化建设,推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办理、前台统一出件”服务模式,实行医保业务全市通办,做到“一窗受理、一窗办结、一站式服务”;提高零星报销质量,对参保人员手工报销即来即转、快审快办,零星报销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群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江苏政务服务网等了解办理进度。推动12393医保服务热线运行,强化业务培训,满意率超99%。

二、推动服务资源“向下沉”。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新建成省级示范点4个、市级示范点33个,累计建成镇街医保服务站77个、村居医保服务点850个,省级示范县盱眙县、金湖县的镇街医保服务站已全覆盖,大部分站点建成并投入使用。印发“医保便民药店”遴选通知,广泛宣传引导,按照省统一建设标准开展“医保便民药店”遴选工作。

三、提升服务意识“向外拓”。落实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承诺制备案并开通参保地、就医地双向刷卡结算,对接国家平台开通5种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全市已开通试点医疗机构22家,按时完成业务协同管理模块任务,及时处理业务协同信息,不断提升异地就医经办水平。

泰州推出“泰爱才”新政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泰州市立足公立医院人才需求特点,以“泰爱才”系列活动为抓手,拓宽招才引才渠道,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做强公立医院人才“第一资源”。

一、加强备案制人员招聘。认真核准、备案市公立医院备案制人员招聘工作方案,支持指导公立医院自主公开招聘。2021年,市人民医院实施两批备案制人员招聘,到岗54人。2022年,市人民医院组织两批备案制人员公开招聘,到岗35人,并计划开展第三批招聘;市第五人民医院计划开展备案制人员第一批招聘165人,预计到岗72人,并着手制定第二批招聘计划。

二、优化卫生人才招引。聚焦儿科、精神卫生、康复等急需、短缺专业及高层次人才,指导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制定实施“一个招聘公告管全年”的高层次人才招聘方案,简化博士学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岗位招聘程序,打破开考比例限制,直接采取面试、校园招聘等方式确定拟聘人选。今年,通过举办南医大“泰州日”活动,现场签订就业协议21人,其中硕博士13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32人。近3年,公开招聘卫生专业人才岗位951个,其中,博士及副高以上岗位102个、精神卫生专业岗位21个。

三、落实留住人才政策。依托“才富泰州”人才品牌,举办中国(泰州)国际大健康产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助推一批人才落户、一批项目落地。为符合条件的医学人才发放凤城英才卡,让其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出入境和居留、旅游服务、文化、健身、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税务服务等方面享受便捷服务。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精益管理为指导,奋力蓄积发展要素强动能。一是精细财务管理。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围绕医院战略及目标管理,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理念渗透到各个部门和科室,与目标管理融合。二是精准DRG质控评价。成立DRG付费实施专班,完善次均成本、病种成本、项目成本等核算,用科学思维分析科室、病种收支平衡点。三是精确绩效考核分配。制定科室质量指标看板,细化工作任务,改革分配方式。

(二)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持续夯实提升动力强根基。一是培养管理人才。构建行政管理与临床管理分工协同的职业化治理模式,推出“精英项目”“启明星”行动,分类培养行政队伍。二是培养专业人才。完善人才培育通道,培养中医、妇幼、危重症、老年、失能失智心理健康干预等方面紧缺型专科护理人才。强化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技术保障团队。三是提升培养能力。健全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建立“住院—专科医师”一体化培训模式。设立青年人才培养基金。制定“雁阵式”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制定“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落实择优升级。

(三)坚持以医疗质量为主线,全面赋能核心力量攀新高。一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发力。梳理核心技术清单,实现36个专业技术全覆盖。成功组建心脏大血管外科,历史性取得体外循环技术与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突破。引进全国县市医院首台PET/CT。医院建有五大中心。二是医疗质量管理日益强化。加强三级质控管理,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健全单病种管理、VTE防治、DRG管控、不良事件管理相关信息系统。加强感控人才培养与专业队伍建设。三是优化医疗联盟运行模式。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沪苏同城“第一站”建设,促进沪昆医疗卫生深度接轨,积极推进长三角航空医疗救护协作网,规范救援流程,完成实战救援任务。

(四)以科教兴院为引领,全力护航医院发展启新程。一是教育教学扎实有力。加强院校合作、院院合作,进一步深化同质化教学,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加强建设思政人文教研室体系,打造医院思政人文教育品牌。二是平台建设更强更优。探索科研智慧型实验室运行模式,开展专科实验室建设。三是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落实长三角战略、推进沪苏同城化,加快苏州大学昆山临床创新研究院建设和科研创新团队ABCD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取得成效

(一)人才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大力培养管理和专业人才,建立青年后备人才库,入库130人。近三年内引进应届博士研究生2名,应届硕士研究生106名。拥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对象6名、“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对象4名、“卫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3名、“双创博士”2人,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优秀人才1名、“姑苏卫生人才计划”3名。

(二)重点专科建设有新提高。拥有省重点专科3个和苏州市级重点学科5个、临床重点专科12个。加大专科纵向发展力度,成为国家级标准版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省VTE防治防控联盟成员单位。建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徐涛院士工作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同时引进5个医学专家团队,8个临床专家工作室。重症医学科和急诊医学科合作成立ECMO治疗小组。静脉药品配置中心的“常赢圈”获得2021年度省医院药学品质管理铜奖。医院获得“2021年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三)规范化培训基地有新发展。医院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内镜与微创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是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卫生建康职业学院驻点教学基地及中国医科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所高校教学医院,有博士后培养点1个、博士培养点4个、硕士培养点12个。硕士生导师48人,博士生导师9人。

(四)医学科研工作有新成果。医院建有纳米医学研究所、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免疫研究室、精准医学中心、肿瘤研究室、医院管理研究所、实验中心细胞库、生物样本库。拥有7个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和39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省级科研项目56项;发表专著102部,SCI论文46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2.49分,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507项。



网络备案:京ICP备12039121号-1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汇智大厦B座7层 www.yaochangyun.com ©2016-2023 泰茂股份版权所有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可信网站
    信用评价

  • 网络警察
    提醒您

  • 诚信网站

  •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 网络举报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