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25期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7月26日
目 录
● 副省长陈星莺调研扬州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我省明确今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 苏州市副市长曹后灵带队考察学习三明深化医改工作
● 常州积极探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
● 邳州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副省长陈星莺调研扬州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日前,副省长陈星莺赴扬州市专题调研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陈星莺先后实地调研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正在建设中的市妇女儿童医院以及江都妇幼保健院。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陈星莺现场察看医学遗传中心、新生儿科、出生证“五证联办”窗口;在新建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工地,她听取新院整体布局、建设规划汇报;在江都妇幼保健院,她深入了解该院儿童保健管理以及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建设、产后母子康复中心建设规划布局情况。随后,陈星莺听取扬州市在推进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项目、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落实“出生一件事”服务、探索母婴照护新举措等情况的汇报。
陈星莺对扬州市在推进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及妇幼民生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就新形势下促进优生优育、加强新生儿科急救队伍建设、创新为民办实事服务举措、做好新院能力储备等提出了要求。陈星莺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市级妇幼健康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健康中国整体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健康江苏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践行高质量发展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政府民生项目落地落实,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为推进健康江苏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宏参加调研,扬州市副市长余珽,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军,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赵国祥陪同调研。
我省明确今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日前,我省印发《2021年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的通知》。《通知》提出,今年全省深化医改8个方面、38项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具体内容、进度安排、牵头和参与部门,进一步推动深化医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一、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一是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二是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推动全省各级疾控机构力争按编制标准配备到位,强化疾控机构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三是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进疾控、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探索乡镇卫生应急规范化工作;完善全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网络和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四是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成立公共卫生科,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
二、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落实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印发传染病等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完成儿童、口腔、癌症等8个专业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二是强化医联体建设管理。完善市级医联体规划,确保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实体化运行,大力发展专科专病联盟,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三是加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县级医院转设三级医院工作,组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重点帮促地区县级医院。四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行区域内编制总量管理、统筹调剂使用,做实“县管乡用、乡村统筹”;积极开展社区医院示范县(市、区)建设,新建设8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新扶持80个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建设200个左右家庭医生工作室。落实乡村医生待遇。
三、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组织国家级试点单位开展总结自评;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完善医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二是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做好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和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启动开展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和示范县(市、区)建设。三是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二级及以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面启动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工作,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四是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模式,推动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加强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建设;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
四、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一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推动补充医疗保险发展;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二是稳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5%和70%左右。三是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行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DRG、DIP支付方式全覆盖;探索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完善基层机构医保政策。强化医保监管能力。
五、不断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一是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地落实。优先配备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探索医共体双向转诊药品配备模式。二是全力保障药品临床供应。坚持“每月零报告”,落实短缺药品分级储备、清单管理和停产报告制度;完善院内制剂调剂使用政策。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推进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全面落地,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履行药品配备、使用、支付、管理等方面职责。四是积极推动药品(医用耗材)招采改革。常态化开展省级带量采购,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在省平台上阳光采购、公开交易、应采尽采,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探索开展总药师制度试点工作。
六、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一是开展综合监管督察。开展对7个设区市综合监管督察,强化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二是提升监管效能。积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及部门联合抽查。三是开展信用监管示范创建活动。建立卫生健康机构信息归集、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省级卫生健康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信息共享。四是加强行风治理。加强对医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技术等管理,加大行风案件查处力度;做好新一轮大型医院巡查工作。
七、加快推进“健康江苏”建设。一是强化健康促进。实施健康中国与健康江苏建设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健康城市、健康镇村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二是加强慢性病防控。加快实施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行动,深化重点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超重肥胖防控。三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88元,健全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八、集中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是健全完善多渠道的保障机制。持续推动将卫生健康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支持,使卫生健康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投入补偿政策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现行投入政策,推进各地化解经核定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推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二是稳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价格动态调整触发机制,加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医保基金支付政策等协调联动;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三是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允许医院自主设立薪酬项目,鼓励对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推进公立医院备案制人员建立职业年金;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四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做好紧缺专业和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五是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发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全省云影像平台;加快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提档升级,力争所有县(市、区)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签约居民开放。六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加强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七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推进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加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提升中医疫病防治和中医药应急、救治水平。
苏州市副市长曹后灵带队考察学习三明深化医改工作
日前,苏州市副市长曹后灵率市财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部门负责同志赴福建省三明市考察学习深化医改工作。
考察团一行实地参观三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听取三明市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坚持市、县、乡、村统筹推进“三医”联动的情况讲解。随后,在三明市医疗保障局召开座谈会,与三明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三明医改探索与实践进行工作交流。
曹后灵指出,三明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以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腾笼换鸟”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施全员工分制绩效考核等措施为抓手,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取得了群众看病负担减轻、医院收入结构合理、医务人员收入增加、医保基金扭亏为盈的多赢局面,形成了鲜明的“三明医改”经验,值得苏州认真学习借鉴。
曹后灵强调,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推动苏州医改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按照国家和省决策部署,结合此次考察学习,深入抓好三明医改经验学习贯彻;全力推动医改“一盘棋”,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制度、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等重点环节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动全市深化医改取得更大成效。
常州积极探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
常州市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稳步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优化医疗卫生收入结构,推动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
一、定规则,强化动态调整的系统集成。一是坚持系统规范。从调价的启停条件、规模测算、结构安排以及操作程序,作出环环相扣、具体明晰的规定,形成可对照、可操作的规则体系,以解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碎片化和无序化问题。同时,明确两年一次的调整周期和例外情况,促使动态调整步入常态化轨道。二是坚持管理协同。加强医保、医疗服务价格、医院重点考核指标的衔接应用,通过将医疗收入合理增幅、住院病人均次费用合理增幅、医保基金预算合理增幅纳入约束条件,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收入占比、重大政策调整造成医院增本减收因素纳入启动条件,将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幅转化为调价空间,使“三医”联动的政策衔接更加紧密。三是坚持合理稳慎。明确调价规模测算公式,将两年一周期的医疗机构亏损额、药械集采降价额(总额的50%)、统筹基金结余额、重大改革的减收额(如取消耗材加成)等纳入测算,并统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调价对群众负担影响等因素,合理确定调价规模,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二、抓配套,优化动态调整的基础支撑。一方面,建立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收支情况、收入结构变化情况、均次费用变化情况,考核医疗控费、单病种付费、集采品种使用等政策执行情况,及时通报涉及启停条件的“不达标”情况,为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医疗服务价格综合管理纳入“常州智慧医保”系统建设。先后开发“医药价格监管”“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药品耗材招采分析”等四个信息系统,通过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数据直联,自动采集运行数据,智能汇总医院收支、结构占比、均次费用等动态调整启停参数,统计集采节约资金情况,测算医院项目成本基本数据,奠定动态调整数字化管理的工作基础。
三、做样本,细化动态调整的成本核算。一是“全面核”,形成“总”“类”“项”对应关系。通过对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年度所有收费项目的“全项目成本”核算(共4366项),实现医院总成本与科室成本、科室成本与项目成本之间的数据平衡,使医院发生成本得到全面真实反映。二是“合理分”,精细测算项目成本。按照“四类三级”分摊规则,通过“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将医疗机构发生的培养成本、管理成本等间接成本合理分摊到各个收费项目,并保持总体和分项之间的数据平衡,保证项目成本的客观全面。三是“规范审”,确保测算成本符合定价成本规范。以省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表为对照,以《医院财务制度》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为参照,以行业经验数据为修正,加强项目成本的审核把关,提高定价成本的规范性。
邳州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近年来,邳州市紧扣“健康邳州”建设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深化医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落实“一个责任”。市政府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全面落实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将医改资金足额纳入市财政预算并及时安排拨付;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对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照服务成本予以保障。
二、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突破。县级公立医院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成医院章程的制定并有效运行。二是薪酬制度改革实现突破。医院内部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开展以“工作质量、劳动强度、服务满意度”为依据的绩效考核,建立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做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突破。对专业技术人才择优录用,对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人才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截至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先后引进博士生6人、硕士研究生171人。同时,注重骨干人才培养,3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人当选“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人当选“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1人当选“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人当选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
三、发挥“龙头”作用。一方面,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县级公立医院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先后选派36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公立医院均建成符合生物安全二级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均能够独立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同时选派2名检验人员支援新疆的核酸检测。市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2020年接诊患者3999例,医学隔离区共收治病人188例,其中确诊15例,治愈率100%,实现了患者零死亡、零复发,医务人员零感染。另一方面,积极运行“3+1”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形成“以强带弱、区域共建、上下联通、信息共享”的工作格局。县级公立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医院作用,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一对一”组团式精准对口帮扶,指导开展适宜技术,医共体内实现同质化管理,大力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远程服务,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2020年为基层医疗机构书写诊断报告5.1万份,开展疑难病例会诊146例。
四、取得“四个提高”。一是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25个;6个院士工作站、全国知名医学专家工作站、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站落户县级医院。市人民医院获中国“鲁班奖”、全国平安医院荣誉称号,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县级医院百强”。二是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率提高。依托医共体建设,县级公立医院帮扶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特色科室、示范卫生院和中医馆等创建工作,给予人、财、物的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手术项目不断增加,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占比达54.06%,同比增长2.01个百分点,三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全面投入使用,投入近16亿元,新增床位1600张;市中医院将南院打造为康复院区,设立6个病区,开展肢体康复、视力康复、养老照护等业务。四是县域就诊率提高。拓展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冠脉造影技术及冠脉支架植入技术、肺动脉造影置管溶栓术等新技术项目40多项。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组建和完善远程医疗协作网,与北京301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国内顶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协作关系,让群众在县域内就能享受到上级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06%,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