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全国各省从约2万余名遴选专家中抽取的投票专家在11:00~14:00于指定宾馆集合,开启遴选投票,最后一轮医保药品目录专家遴选已于7月14日结束。
根据《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
参与本次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的专家分为咨询专家、遴选专家、测算专家、谈判专家,咨询专家与遴选专家互不交叉。
咨询专家:约300人左右。由相关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推荐作风正、业务强、熟悉并热心医疗保障事业、自愿参与目录评审的专家学者组成。分西药、中药两大组,并分别下设综合组与若干专业组。主要任务是对药品分类与数据分析提供咨询、论证药品评审技术要点、论证提出备选药品范围意见等。
遴选专家:约25000人左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保障部门组织地方相关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推荐产生,包括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科室和专业的临床医学、药学以及医保管理专家,并保证一定数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家。从中分别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专家进行咨询调查以及对备选药品名单进行投票遴选。
测算专家:约30人左右。由地方医保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推荐的医保管理、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分为基金测算组和药物经济学组,分别从医保基金影响分析和药物经济性两方面针对谈判药品提出评估意见。
谈判专家:由国家医保经办机构、地方医保部门代表以及相关专家组成,负责与谈判药品企业进行现场谈判。
相比于《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式稿将遴选专家由2万人增加至2.5万人,并要求“保证一定数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家”。
目前参与投票的正是调整方案正式稿增加了5000人的遴选专家,可以说意义非凡。
针对专家评审,业内有建议称根据药品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准入评审。
例如,对于基药目录内的药品,建议以遴选专家意见为主;对于创新药,尤其是专科药,以咨询专家为主,遴选专家为辅;而对于通过谈判准入的创新药,则以专科医生意见为主。
同时,针对目前仍有一些药品在基药目录却不在医保目录,在医保目录却不在基药目录的情况,有专家建议加强医保目录与基药目录的联动,将基药目录内未纳入医保的药品纳入医保。
截至目前,约25000名遴选专家的工作已经结束,国家医保目录评审的第三个阶段——遴选专家投票,已经完成,下一阶段就是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出台。
根据国家医保局计划的工作方案,医保目录评审阶段(2019年4-7月)共分为5个阶段。
分别是:
1.医保用药咨询调查。从遴选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专家,对所有品种(剂型)进行投票,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医保用药需求。投票地区不少于全国2/3的省份;投票专家中来自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不少于30%;每个药品组别的专家原则上不少于50人。
2.确定备选名单。咨询专家论证确定药品评审技术要点,并根据要点和医保用药咨询调查结果分专业组进行评审,确定调入(含谈判)和调出的备选药品名单。对于2018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医保目录外药品,提请咨询专家予以重点考虑。
3.遴选专家投票。从遴选专家库中,按照专家所在地区、医疗机构类别和级别、专业科室与所报药品评审分类组别的不同,分层分级随机抽取参与遴选的专家。参与遴选的地区不少于全国2/3的省份;参与遴选的专家中来自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不少于30%;每个药品组别的遴选专家原则上不少于50人。
4.确定调入调出药品名单。咨询专家根据遴选专家投票结果以及拟纳入的品种数量,确定调入调出(含谈判)药品名单,并对部分需要加强管理的药品进行讨论,研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
5.就谈判药品名单征求相关企业意见,确认谈判意向。
根据样本医院数据,医保对新纳入品种的销售放量形成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017年医保谈判:绝大多数谈判品种均实现了“以价换量”,多数品种2018年销售额及销量增速同比显著提升。
其中,来那度胺虽然降价60%,但进入医保目录后,2018年其销售额增速高达523%。银杏二萜内酯降价49%,其2018年的销售额增速亦高达440%。
根据《方案》,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等;优先选择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品种。
基于上述要求,整理了部分18版基药目录非医保品种以及部分17-18年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尚未被纳入医保目录的相关药品名单,其中部分产品有望被纳入医保目录。具体品种如下:
根据工作方案,新版医保目录公布后,将进入谈判阶段(2019年8-9月)。
主要分为下面三个步骤:
1.组织企业按规定的格式和时限提供谈判材料。
2.组织测算专家通过医保大数据分析以及药物经济学等方法开展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
3.谈判专家根据评估意见与企业开展谈判,确定全国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和管理政策。
最后,2019年9-10月,将发布谈判准入目录,国家医保局发文将谈判成功的药品纳入药品目录,同步明确管理和落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