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药费,降药占比,增加高难度手术……达不到绩效就免职,上海公立医院开始对院长“开刀”了。
▍院长也得“拼绩效”
“在获得A等、B等的医院中,先后有16位院长、书记被提拔任用;1家医院的院长、书记因考核D等被免职,从而建立起对医院院长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2月21日,在国家卫计委举行的推广医改经验新闻发布会上,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下称“上海申康”)规划绩效部副主任王爱荣向媒体公开了其市级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的经验。
根据申康医院官网信息,2005年9月,上海市率先实施“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改革探索,设立了国有非营利性事业法人,是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
在医联体形式下,一方面,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受市国资委委托,承担投资举办市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职能,对市级公立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履行出资人职责,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效责任。
另一方面,作为市政府的办医主体,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具体承担28家市属三级医院的办医职责,承担6家在沪国家卫生计生委管理医院,3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和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合作共建职责。
而将院长绩效考核为突破口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则是上海申康的首创。
据王爱荣介绍,该中心自2006年起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公益性为核心、兼顾运行绩效的大型三级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已经连续十年应用于上海28家三级医院。从成效上来看,不仅使医疗费用、医院规模、医疗成本得到了控制,还提升了人均工作效率、科研实力等。
截至2015年底,28家医院的总开放床位2.71万张,职工总数4.75万人,年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住院手术人次分别为5622万人次、128万人次和81万人次。
▍见效!58%药占比降低
在颇为引人关注的院长绩效考核中,包括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并设立附加分指标。
定量考核设定社会满意、管理有效、资产运营、发展持续、职工满意五个维度,共23项量化指标;考虑到不同类别医院的差异,在定量考核中,综合性医院的评价以同类医院间横向比较为主,专科类医院的评价以自身纵向比较为主,中医类医院考核中医特色指标。
而两项定性指标则考核办院方向,即对政府指令性任务执行不力、在办院方向和平安医院建设等方面出现重大问题的,直接给予院长考核降级处理。
此外,为推进年度重点工作,增设附加分指标,如2012年起增设医疗收支预算和工资总额预算执行考核指标,引导医院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运行成本增速,逐步建立高效、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2013年起增设病种难度和手术难度附加分指标,引导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明显提高诊治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的水平,引导三级医院合理定位,专注于治大病、解难症,为分级诊疗做准备。
王爱荣介绍,绩效考核结果直接作为院长年度绩效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工资总额预算核定的重要依据。
据统计,在获得A等、B等的医院中,先后有16位院长、书记被提拔任用;1家医院的院长、书记因考核D等被免职。
按照上海申康方便提供的资料,院长绩效改革控费成效显著——2005 年以来均次费用年增幅低于3%,明显低于全国三级医院平均水平(6%-7%)。
与此同时,医院规模扩张的动机得到有效遏制。至2015年底,上海三级医院最高床位规模为1800张。三是医院运行效率持续提升。目前上海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已低于7天,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69 天,较2005 年下降8.78天,年均减少0.9 天,相当于三级医院床位数翻番,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而患者体验最直接的病种绩效也得到了明显改善——2013年起,申康选择一些代表性病种,每季度向三级医院公布绩效信息。3年间,85%的病种平均住院日缩短,70%的病种术前等待日缩短,36%的病种均次费用降低,45%的病种均次药费降低,58%的病种药占比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