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反映,心内科的强心药西地兰因为原料涨价,制剂缺货了很长时间,后来价格上调后供货稳定。此外,最近的甲硝唑栓、吲哚美辛栓等药供货则不稳定
原材料涨价、短缺,这些药告急
近日,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原料药价格暴涨、短缺导致的问题,正逐渐影响到医疗终端和患者使用。
上海一家医院内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表示,医院平时遇到临床常用低价药缺货的现象次数不少,有时有的药品买不到,是因为厂里宁愿囤积不发货而在等待调价。据反映,心内科的强心药西地兰因为原料涨价,制剂缺货了很长时间,后来价格上调后供货稳定。此外,最近的甲硝唑栓、吲哚美辛栓等药供货则不稳定。
其中,以西地兰为例,此产品用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是急诊科的常备抢救药。此前丁香园有消息称:原来四毛多一支的西地兰,涨到了96元,涨幅近240倍,在2012年,西地兰注射液就已遭遇过短缺。
一般来说,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出现断货(不再生产)的情况之后,再次开工的价格就会出现较大提高,这也契合了经济参考报报道的“制剂缺货很久,价格上调后供货稳定”的情况。
近些年来,类似的“药荒”时有发生: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紧缺;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断货;2015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放线菌素D”全国断供……
原料药涨价、短缺后,发生断货式涨价成了很多类似药物的发展轨迹:日前,江苏新闻走访南京各大药店,发现确实很难买到"硝酸甘油片"。即使是在一些网上药店,硝酸甘油价格普遍上涨到30元到40元不等,足足涨了10倍。
据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表示,硝酸甘油缺货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严重短缺。工作人员透露:涨价是肯定的。原来的供货厂家因为环保问题停了,停了以后找新的厂家,刚刚到货,现在正在做。
原料药垄断,价格暴涨
根据业内数据,我国成品药有约1500种原料药,但其生产掌握在少数的生产企业手中,其中50种原料药只有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只有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只有3家企业可以生产。
在客观因素上,随着环保监管的日趋严格,原料药生产企业需要缩小生产规模,或者优化工艺,这无形中会增加成本,导致原料药价格上涨。
但讨论更多的是人为操纵,厂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垄断,抬高价格的行为似乎已成为医药圈中公开的秘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曾对此类行为作出处罚:此前,湖南和河南各有一药企在扑尔敏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涉嫌垄断,市场监管总局对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两家涉案企业停止违法行为;对该湖南药企没收违法所得239.47万元,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计847.94万元;对该河南药企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4%的罚款计155.73万元。对两家涉案企业罚没共计1243.14万元。
但曾有业内人士评价:只罚款上一年度销售额的4%和8%,罚款远远低于收益,实际上震慑作用有限。
除此之外,此前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播出的《失控的原料药》,也提到了一种包销的方式,推动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有药企采购负责人在节目中表示,据统计,近期大概有十多种主要的原料药都被包销了,价格上涨两三倍,多的到十倍以上的涨幅。
备案制,缓解原料药垄断
此前,我国原料药生产实行的是审批制,批文减少,审批难,导致很多原料药奇货可居。
现在这一情形有所改变,2017年10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意见第12条指出,实行药品与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关联审批。原料药、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在审批药品注册申请时一并审评审批,不再发放原料药批准文号。
2017年11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调整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审评审批事项的公告》,被业内评价为标志着原料药监管从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过渡,如果原料药不再单独发布批文,原料药垄断的情况就会有所缓解。
此外,为了解决原料药垄断带来的短缺问题, 1月28日,国家工信部、卫健委、发改委、药监局四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来保障短缺药的稳定生产供应。